张仲景的历史时间线
(AI时间线生成)
张仲景,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,被后人尊称为'医圣'。他的著作《伤寒杂病论》是中国医学史上最重要的经典之一,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张仲景的医学理论和实践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,特别是在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诊治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。
约150年
张仲景出生于东汉南阳郡涅阳县(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)的一个官宦家庭。自幼聪颖好学,广泛涉猎经史子集,尤其对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。
约170年
张仲景开始深入研究医学,师从同郡名医张伯祖,学习医术。他不仅继承了老师的医术,还广泛收集民间验方,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,不断丰富和发展医学理论。
约196年
张仲景被举为孝廉,进入官场,曾任长沙太守。在任期间,他仍不忘医学研究,经常在公堂上为百姓诊治疾病,深受爱戴。
约200年
张仲景开始撰写《伤寒杂病论》,这部著作系统地总结了东汉以前的医学成就,并结合他自己的临床经验,提出了'六经辨证'的理论体系,为中医临床学奠定了基础。
约219年
《伤寒杂病论》完成。这部著作分为《伤寒论》和《金匮要略》两部分,前者主要论述外感热病,后者主要论述内伤杂病,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约220年
张仲景去世,享年约70岁。他的医学理论和实践被后人广泛传承和发展,尊称他为'医圣',并在各地建有祠堂纪念。
更多历史时间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