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王之乱的历史时间线

(AI时间线生成)

八王之乱是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内乱,发生于公元291年至306年,历时16年。这场内乱主要由晋武帝司马炎的八个宗室王参与,他们为了争夺中央政权而相互攻伐,导致西晋国力大损,加速了西晋的灭亡。

公元290年

晋武帝司马炎去世,其子司马衷继位,是为晋惠帝。由于晋惠帝智力有限,实际政权掌握在其皇后贾南风手中。贾南风开始排除异己,加剧了朝廷内部的矛盾。

公元291年

贾南风联合楚王司马玮发动政变,杀死了辅政大臣杨骏及其党羽,废黜了太后杨芷。这一事件标志着八王之乱的正式开始。

公元291年

贾南风又利用司马玮杀死了汝南王司马亮和卫瓘,随后又以擅杀大臣的罪名处死了司马玮,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力。

公元300年

贾南风因担心太子司马遹威胁自己的地位,设计废黜并最终杀害了太子。这一行为激起了宗室王的强烈不满。

公元300年

赵王司马伦联合齐王司马冏发动政变,杀死了贾南风,掌握了政权。司马伦随后废黜晋惠帝,自立为帝,引发了其他宗室王的反对。

公元301年

齐王司马冏、成都王司马颖、河间王司马颙等联合起兵讨伐司马伦。司马伦战败被杀,晋惠帝复位,司马冏掌握大权。

公元302年

长沙王司马乂联合河间王司马颙、成都王司马颖等起兵讨伐司马冏。司马冏战败被杀,司马乂掌握政权。

公元303年

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不满司马乂专权,联合起兵讨伐司马乂。双方在洛阳附近激战,死伤惨重。

公元304年

东海王司马越加入战局,与司马颙、司马颖等联合击败司马乂。司马乂被俘后被杀,司马颖掌握政权。

公元305年

司马越再次起兵,击败司马颖和司马颙,掌握了政权。司马颖和司马颙相继被杀。

公元306年

司马越毒死晋惠帝,立晋怀帝司马炽为帝,自己掌握大权。至此,八王之乱基本结束,但西晋已经元气大伤。

更多历史时间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