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僧取经的历史时间线
(AI时间线生成)
唐僧取经,又称玄奘取经,是指唐朝僧人玄奘为了求取佛经,从中国出发,历经艰险,到达印度,学习佛法并带回大量佛经的历史事件。这一旅程不仅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,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篇章。
公元627年
玄奘从长安(今西安)出发,开始了他的西行取经之旅。由于当时唐朝对外出境的限制,玄奘并未获得官方的批准,他是偷偷离开的。
公元628年
玄奘抵达凉州(今甘肃武威),随后继续向西,经过玉门关,进入戈壁沙漠。在沙漠中,他几乎丧命,但最终被当地僧人救起。
公元629年
玄奘到达高昌国(今新疆吐鲁番),高昌国王鞠文泰对玄奘非常敬重,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支持,帮助他继续西行。
公元630年
玄奘穿越天山,到达碎叶城(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),随后继续向南,进入印度次大陆。
公元631年
玄奘抵达印度那烂陀寺,这是当时佛教学习的中心。他在那里学习了五年,深入研究佛法,并与当地的高僧进行了广泛的交流。
公元641年
玄奘离开那烂陀寺,开始返回中国。他带回了大量的佛经和佛像,准备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带回中国。
公元645年
玄奘回到长安,受到了唐太宗的热烈欢迎。他带回了657部佛经,并在长安的大慈恩寺开始了翻译工作,这一工作持续了他余生的时间。
公元664年
玄奘在长安圆寂,享年62岁。他的取经和译经工作,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更多历史时间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