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自贸区的历史时间线

(AI时间线生成)

福建自贸区是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,于2015年4月21日正式挂牌成立,涵盖福州、厦门和平潭三个片区,总面积118.04平方公里。自贸区以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为重点,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、金融开放创新和法治环境建设,旨在打造成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。

2013年9月

中国(上海)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,标志着中国自贸区战略的启动。作为试点,上海自贸区在贸易便利化、投资管理、金融开放等领域进行制度创新,为后续自贸区扩围提供了经验和基础。

2014年12月

国务院批准设立广东、天津、福建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,福建自贸区成为第二批自贸区之一。规划涵盖福州、厦门、平潭三个片区,重点突出对台合作特色,推动两岸经济深度融合。

2015年4月21日

福建自贸区正式挂牌运行,三个片区同步启动。自贸区总面积118.04平方公里,其中平潭片区43平方公里、厦门片区43.78平方公里、福州片区31.26平方公里。初期推出多项创新举措,包括负面清单管理、贸易便利化措施等。

2015年至2017年

福建自贸区在投资管理、贸易便利化、金融开放、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推出多项制度创新成果。例如,实施'一照一码'登记制度、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、建立两岸检验检疫合作机制等,累计形成数百项创新案例。

2017年3月

国务院印发《全面深化中国(福建)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》,提出进一步深化对台合作、扩大开放、强化法治等任务。方案强调建设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,推动在产业、金融、人员往来等方面的先行先试。

2019年

福建自贸区持续深化创新,在数字经济、跨境电商、金融服务等领域取得新突破。例如,平潭片区推动'海峡号'高速客滚船常态化运营,促进两岸物流和人员往来;厦门片区发展集成电路、航空维修等特色产业。

2020年

面对新冠疫情,福建自贸区发挥开放平台作用,推动稳外贸稳外资。通过优化口岸通关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等措施,自贸区进出口和实际使用外资保持增长,同时加强对台经贸合作,助力两岸融合发展。

2021年至2023年

福建自贸区进一步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,推动制度型开放。在数字贸易、绿色金融、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进行探索,并强化与'海丝'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。2023年,自贸区累计新增企业超10万家,实际使用外资和进出口额显著提升。

2024年

福建自贸区继续以深化两岸合作为核心,推进高质量发展。重点在产业升级、科技创新、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发力,支持平潭建设两岸共同市场先行区,并探索在RCEP框架下扩大区域合作,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。

更多历史时间线